其他
从《白雪公主》到《奇幻森林》,迪士尼是如何把别人的IP变成自己的?(上)
“真实”的童话故事
无论是文化还是商业上,迪士尼的影响力无疑是巨大的,以至于许许多多的公司都喊出了要做“中国版迪士尼”的口号。当然,有发展目标固然是好事,但是我们也必须深入了解迪士尼是如何构建起自己的商业帝国的。
而这一切的开始,实则是来源于迪士尼对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动画改编。
而另一个显著的特征在于,几乎所有的改编作品都深深地印上了迪士尼的烙印,最终都变成了迪士尼自己的IP。现在如果我们再向社会大众提及《白雪公主》、《匹诺曹》这些经典作品,脑海里出现的一定会是迪士尼出品的那些经典动画形象。
可以说,这些IP已经与迪士尼牢牢地绑定在了一起,并且在各个年龄段的观众中植下了深深的烙印,真正做到了IP的全年龄化。
无论是童话还是文学巨作,迪士尼都在极力把这些内容改造成面向全年龄向的动画作品。对于迪士尼而言,只有真正做到大众喜欢,才是构建迪士尼童话世界的基础。而对于观众而言,经过迪士尼的改编,这些原本存在于故事书中的童话故事似乎也变得真实存在了。
但是,迪士尼更青睐真实可信的动作,认为一切的表演都必须基于真实可信的动作之上,从而让观众认为眼前看到的东西是一种可信的、有生命的活物。也正是因为这种对动画表达真实的执着,迪士尼在长期的技术积累过程中,逐渐区别开了主宰一时的“橡皮管动画”,或是华纳喜爱的“残影动画”,并提出了属于自己风格的“动画十二黄金法则”,从而在美国动画行业内独树一帜。
在接下来几十年的时间里,迪士尼用自己对文学作品的深刻理解,以及对动画表现力的执着探索,成功改编了一部又一部的经典作品。从《白雪公主》时期的手绘动画,到《美女与野兽》的电脑动画制作技术,再到《魔法奇缘》的全面3DCG化,迪士尼在追求“真实”的过程中不断强化自己的动画表现力。
无论是对原作内容改编的“全年龄化”,还是从动画制作角度上的“真实化”,迪士尼在内容上真正做到了改编过程中的“去原作化”。并通过自己的全新阐述,将那些原本已经存在的古老故事讲出了新意,从而彻底成为了迪士尼的童话故事。
最重要的是,在细腻流畅的动画外表下,迪士尼用完整的故事、真实的表演,成功塑造了这些童话角色的“自我人格”。要知道,内容的改编只是一种表相的手段,如何塑造角色的人格才是深层的核心,而迪士尼对“真实”的追求,也成功塑造了这些有血有肉的角色。
然而,仅仅只是在内容上的改编,也只能让观众对这些老故事有着全新的体验。比如改编自经典芭蕾舞剧,由米高梅公司推出的动画《猫和老鼠:胡桃夹子的传奇》,梦工厂改编自同名小说的3DCG动画《怪物史莱克》,其实都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原作的内容,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。
但是,这些改编并没有让这些公司如同迪士尼那样,变成真实童话、幻想世界的代名词。除了在内容的大幅改编之外,迪士尼还将这些内容进一步地实体化,在真实的世界构建起了属于自己的童话王国。
至于这一部分,就是《从<白雪公主>到<奇幻森林>,迪士尼是如何把别人的IP变成自己的?(下)》中要说的了。
ACGx目前已入驻今日头条、虎嗅网、一点资讯、搜狐自媒体、百度百家、网易订阅、界面、i黑马等。